人物简介:丁俊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宝钢教育奖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丁俊萍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自1982年在武汉大学任教以来,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长期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为党的教育事业和理论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帮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0多年来,丁俊萍始终奋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线。如今虽然已年过60,但她每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数仍达到200多学时。常常有校内校外的同行劝丁俊萍少上些课,但她总说,这是党的事业,党需要我,同学们需要我,我也需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在课堂上,她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用科学理论吸引人、感染人、说服人。35年来,听过她的课的校内外大学生达到数万人。2009年,丁俊萍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
2016年7月,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签订合同,准备用两个月时间,到9月下旬整体推出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丁俊萍作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负责人,从在线课程录制整体方案、具体实施、脚本撰写、后期维护等,均花费了大量心血。
让人尤为感动的是,丁俊萍带头录制课程第一章,有三万字的脚本,由于她高度近视,根本看不清提示器上的文字,完全凭着自己深厚的学术功底、高超的教学艺术和超常的记忆能力,顺利完成了在线课程的录制工作。武汉大学在线课程上线后,在全国大学生中引起了一股“旋风”。这与丁俊萍所带领的团队的精雕细琢密不可分。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召开当天上午,丁俊萍就同步带领同学们边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边分析讲解,实现十九大精神“零时差”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
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做出突出贡献
自20世纪90年代初,丁俊萍曾担任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院长达15年,且一直担任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群带头人,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丁俊萍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访问学者已达到150余名,其中不少已经成为所在单位主要领导或教学科研骨干。
2017年9月,基于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实力,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建议我校自主设立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并要求9月30日之前上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并公示。学院研究决定,由丁俊萍牵头开展设立党的二级学科论证和筹备工作。尽管丁俊萍对这块已有较为成熟的想法,但毕竟时间紧、任务重,且没有可供参考的经验。她带领几个青年教师,集体攻关,夜以继日,经过两周精心准备,9月20日,武汉大学党的建设二级学科申报以优秀成绩通过专家组评审。
正是怀着对党的理论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丁俊萍总是勇挑重担,引领学科建设走上一个又一个新征程。从2000年武汉大学设立中共党史博士点,到2006年设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再到2017年设立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她都是开拓者和带头人。
资政建言,服务社会
作为知名党史党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丁俊萍热爱党史研究和党的理论事业,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并获得多项国家级学术著作奖励。
近几年来,她还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两项,教育部和其他各级各类项目多项。此外,她还担任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咨询专家。
她还经常到基层开展调研和研究,把理论送到基层,每年为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做多场学术报告和理论宣讲。多年来,她向中央有关部门和湖北省、武汉市相关部门提交多份调研报告,为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