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立德树人】让最好的教师培养学生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首届“教书育人奖”采访记

发布时间:2017-10-26 11:11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 肖珊、万舒良阅读:
A A A

记者:肖珊  通讯员:万舒良

有这么一个学院,既星光熠熠,又质朴谦逊;既追星赶月,又注重传承。

从这里,走出了李德仁、张祖勋、刘先林、龚健雅等院士,走出了知卓创新资本集团董事长陶闯、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玉国、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史文中等“牛人”……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气质,这种气质是学院院风的外化和体现。

这个学院,就是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一个学院的院风,是学院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师生为人处世的参照标准,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它作为一种无影无形、无声无息、不可触及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学院的风尚和风气。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有自己的“遥感院风”,是一个注重院风传承的学院。

1956年成立以来,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育人宗旨,在当代中国测绘事业的开拓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奠基人王之卓院士的带领下,以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踏实肯干、追求真知的作风,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践行为人、为学,树人、成人的育人理念,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以院士为带头人的国家级教学团队。

60多年来,学院始终以教书育人为第一使命。王之卓院士培养了4位院士:李德仁、张祖勋、刘先林、龚健雅,其中,王之卓、李德仁、龚健雅“三代师徒院士的故事尤为人所津津乐道。近日荣获“荆楚楷模”月度人物和“荆楚好老师”称号的六院士授课团队,其中就有三位来自该学院(李德仁、张祖勋、龚健雅)。

不久前,张祖勋院士向学院捐赠100万元,倡议设立“教书育人奖”,鼓励教师热爱教学、钻研教学,奖励深受学生爱戴,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与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将“让最好的教师培养学生”的风气传下去,是学院设立“教书育人奖”的初心。

评选历时近半年。5月,学院举行班级导师述职评议活动,17位班级导师介绍各自工作,评委结合其所带班级的班风、学风和学习成绩等,投票推选出7名候选人。同时,学院成立遴选小组,通过师生访谈等形式,结合课堂教学工作量考核,推选出12名在教学一线,同行和学生反映良好的教师作为候选人(其中3人也是班级导师候选人)。共计产生16名候选人。

随后,学院组织评审委员会,对16名候选人投票,选出首届教书育人奖获得者10名(排名不分先后):孟令奎、黄玉春、龚龑、张文、陈智勇、周军其、卢宾宾、孙和利、潘励、胡庆武。

院长龚健雅介绍,该奖项主要奖励四类教师。一是优秀班级导师;二是潜心投入教学,教学任务饱满、教学效果突出、受到学生爱戴的一线老师;三是在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中表现积极,科技育人、实践育人成果突出的老师;四是在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精心指导学生,通过自身良好师德师风影响学生,培养质量突出的研究生导师。

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根本,就是要依靠一流的教师队伍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一流的综合性人才。龚健雅说。他早年受业于王之卓和李德仁院士,师生三代亦师亦友的温馨画面,激荡着他一路向前;两位先生为人为师的那份和气从容,也被他完好地继承。

“今天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跟以前的学生相比,他们更需要指导和关心。”校党委书记韩进为首批获奖者颁奖,勉励学院所有教师履行天职时“更多付出一份责任和关爱,不仅书教得好,还令学生终生不忘。

在采访学院师生、请获奖教师讲述授课心得和育人之道的过程中,记者对此有了更深的领会。

 

>>>师生圆桌谈

王树根(教授):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开展教书育人奖评选活动,选出热心教书育人的杰出代表并予以表彰,既是对受表彰者潜心教书、育人为先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高校重视教学、尊师重教的充分体现,希望这种形式的评选表彰活动每年都能开展。

范红超(教授):教书育人奖评选活动很好,很有必要。既可以激励老师们认真教书,同时也明确了对授课的非常细化的考量指标,让我们有所对照,很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和改善的方向。

付建红(副教授):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这份职业的根本,而目前的考核制度和职称晋升制度,让教师离教书育人的道路越来越远,从上到下都是“重科研,轻教学”导向。学院首次评选教书育人奖,是对一线教师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广大教师的鼓励,让老师们的心思逐渐回归到教学上来,而不要将教学作为一种差事去应付,至少做到教学、科研并重。

贾涛(副教授):首届教书育人奖主要涵盖班级导师与教学工作两个方面。班级导师在学生学业规划、科研训练及人生成长方面给予引导;任课教师站在专业培养的第一线,身体力行实践教育理念。通过发现典型,重点奖励,鼓励宣传,可以激发教师的教书育人热情,形成全院教书育人的良性竞争。

季铮(副教授):“教书育人奖”使我们感受到学院对教师本位工作的重视,对一线教师的尊重,对学生发展的关怀。学院通过评奖活动明确表达了教书育人始终是学院一切工作的核心,重中之重,从而更加激励教师和班级导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以优秀教师为参照,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加大对学生工作的投入程度。

彭漪(副教授):这届教书育人奖活动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当看到每个学生深情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喜爱时,我不禁产生对十位获奖老师的深深敬意,同时也感到作为老师的光荣和使命。这十位老师或亲切活泼,或认真严谨,但都是对学生有着炽热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在生活上和学术上耐心指导学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这次活动我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我将以十位获奖老师为榜样,向他们学习,鞭策自己改进不足,为教书育人事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张薇(管理干部):“教书育人奖”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荣誉,在评选过程中,将思想引领和师德师风评价放在首位,突出教师的实际贡献和水平,尤其是考虑候选人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方面是否有突出贡献,是否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希望此活动能坚持举办,能够充分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与差距,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完善自己。

孙梦琪(本科生):评选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每位学生心中一定都有着自己喜爱的老师,老师的一句话,一种风格,一个态度,都会铭刻在学生的心里。这次活动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评选出自己心中喜爱的老师,是对这些老师的肯定,也为学生向老师表达感激之情提供了机会。

肖窈(本科生):很大部分获奖老师是青年教师,说明学院很重视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张祖勋院士的慷慨捐赠,体现了院士的风采。张院士作为老一辈科学家,除了给我们本科生上课,还不忘鼓励培养一代代优秀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这份苦心令人感动。

 

>>>获奖教师感言

孟令奎:分层次人才培养

结合长期教学、科研及工程实践,践行“本--博分层次人才培养观”,取得实效。

提倡本科生以知识为导向的基本技能培养,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倡导多元立体发展,强调动手能力训练,鼓励团队合作攻关。作为班主任,在思想政治教育、阶段性发展规划指导、专业方向引导、班级日常管理、实践实习组织、科研与学习方法指导、精准帮扶与个性化关爱、毕业指导、班干选任等方面下功夫。坚持方法创新,建立与家长沟通的长效机制、发挥现代平台作用;注重工作策略,形成育人、解惑、辅导、激励、感化等系列策略,取得了良好成效。

针对硕士生培养目标,提出并力推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系统专业知识学习、多方位社会需求调查、问题型科研训练、全过程实践锻炼、阶段成果总结整理。通过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巩固消化知识、服务应用领域、提升专业技能、强化社会责任、锤炼意志品格,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水利遥感团队,显著提高了研究生综合素质、服务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对于博士生培养,提倡“以创新为导向的综合素质培养”。唯有创新才能超越,强化博士生严密科学思维训练、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前沿学科方向把握和高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习惯养成。

 

黄玉春: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助手

我的感悟主要有三点:

一、刚开始一定要带进门。无论是本科课程教学还是研究生刚开始上手,要从最基本的、手把手的示例入手,保证所有同学都有了基本认识,能够自己动手,感觉“原来也不是太难哦。”这个环节的关键是通俗易懂,示例和作业每个人都够得着。还有就是密切保持沟通。一开始,每天要回复的邮件和QQ消息可能有上百封/条,各种问题都有,差不多要花整天的时间和耐心。好好回复和交流后,学生就没有畏惧感了。有了沟通渠道,就会有随手可得的助手在身边。

二、通俗、类比式讲解。在每一次课堂上,对于要讲解内容的背景问题、解决的难点,一定要重点讲,每堂课的目标就特别清晰了。讲解过程中借助板书、以及我们自己开发的直观可视化系统,类比实际应用问题,理解每一步的实现和效果。课堂上开放出一些重点问题,留出时间给学生先思考,课程结束前,及时总结这些问题是怎样巧妙被解决的。保证学生课堂上掌握问题的主线和重要思路,学会课后自学和作业的关键方法。

三、作业题保持有趣性和新鲜感。紧扣专业或生活实际,精心设计作业,分解作业的主要步骤,鼓励每个学生将一个作业作为一个项目来规划完成。这样一来,每个同学就会有自己发挥的空间,会有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新途径。作业题每年不重样,学生也就不会想着偷懒。对于作业题一般是为期两周,期间通过QQ群或邮件不断地进行提示和答疑,让不同基础的同学完成到不同程度;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完成附加部分。

 

龚龑:知识点的“烹煮过程

教学方式和方法方面的举措:知识点的过程化教学方式。

高校教学中,学科知识点培养是课程教学的主体,而科学精神则是高等教育的灵魂所在。教师要从培养具备创新型思维和知识再创造能力人才的角度来看待常规课程教学。我们课程团队针对知识点与科学精神的关联培养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从教学的逻辑性、启发性、学术性、思辨性和前沿性等方面,开展教学实践。

什么是知识点过程化?这是由工科课程特别是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决定的——知识点更新淘汰非常迅速。因而,所谓新理论、新方法都是相对的。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新旧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内部关联呈现给学生,也就是要重视知识产生的过程。

从教学效果来看,一方面,从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来看,知识点的过程化教学利于学生理解;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知识产生的过程学习,可以让学生有探索参与感,体会逐步推进、螺旋上升的科学规律,这对于培养工科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能力和知识再创造意识有良好效果。

本科教学中,科研成果的引入需要经过教学加工从而切合大纲。无论是新理论、新方法还是新应用,都应充分设计,在兼顾学生知识结构的前提下与现有知识有效衔接,体现出知识点的过程化,这有助于形成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态势。

 

张文:讲个小故事暖场

教学督导常常给出很多提升教学效果的好建议,一定要用心听取和采纳。学院有很多讲课水平很高的老师,通过听课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上课经验。在教学之余,与课程组老师的沟通交流让我受益良多,在讲授难重点方面得到很多指导。

要注重教学中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教学要求,上课前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情绪饱满地迎接每次课堂。可利用教学互动提升教学效果,提前准备与上课内容相关的小故事,通过生动的典故引出教学重点,能引人入胜,让学生更有代入感且记忆深刻。

重视课件的更新,要及时跟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最近的自然、社会事件和新技术发展,将其吸纳到授课内容中。一方面增强教学知识的现势性,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最新的技术应用、发展动向和行业趋势;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学有所用,有助于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

教学内容的准备要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将课程知识与专业要求相结合。如给遥感专业的学生讲授《自然地理》时,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表覆盖、地形地貌等,结合遥感实例介绍其在影像上的主要特征,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每学期课程临近结束时,向学生征集课程建议,将好的建议单独记录下来,并在第二年的教学过程中采纳,有助于教学水平提升。

 

陈智勇:一个教师的各种

担任班级导师,全方位关注学生动向。因为承担的课程较多,与班上同学接触交流的机会多了很多,对学生动向把握较好,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平时多关注两头(优秀的和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心理上的关注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些单独谈话和侧面了解,主动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会让学生更容易亲近,走上良性循环。

承担课程较多,课程之间的联系也很大,因此在讲课时尽可能做到触类旁通,讲某一门课的时候与其它课程相关的地方一定要综合起来讲或者回顾,使学生能够全方位了解一个知识点。讲课时多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多提问、多设问、多联系实际、多讲解问题。指导实习时,多走动、多观察、多关注动手能力稍差的小组,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及时反馈实习情况。

 

周军其:对共性问题的“集体诊疗”

在多年教学中,坚持“每个学生都是关心的个体,每个知识点都是尽力传递的重点”,实践育人,把教书育人责任持之以恒。

尽职做好班级导师。配合学院做好学生工作,始终坚持整体与个体相结合方式。利用班级活动或授课机会,根据每学期的工作重点,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主动保持与每个学生的联系,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解决学生的疑问;针对个别同学存在的学业困难问题,保持与家长沟通,分析原因加以引导。通过共同努力,确保所有同学顺利完成学业。

长期坚持教学一线。对不同阶段的本科生因材施教,认真备课,坚持精讲细练,注重学生的参与及反馈。将微助教等工具引入课堂,充分发挥网络与手机的积极作用,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采用灵活的“自主实习+教师辅导”相结合的课间实习模式,提高实习效果。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为解决本科生在专业论文撰写方面的不足,根据学生撰写课程论文的情况,归纳他们在写论文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形成《“遥感图像解译”课程教学学生论文写作指导》教学研究一文,对学生具有实际帮助作用。

 

卢宾宾:手游和二次元都可以有

在我不长的教学生涯中能获得“教书育人奖”,是莫大的荣耀,也是对我作为教师的最大肯定。这里谈一下我对教学和与学生相处方面的一些粗浅经验——

一、同理心。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与学生相处,要具有同理心,试着去揣摩学生的心理,从他们的角度去教学和解决问题,那样能更多地得到回应,也缩小了与他们之间的代沟

二、跟上时代。虽然也曾经历了四年大学,但时过境迁,现在的大学与学生的兴趣及知识特点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大大扩展,而兴趣点中手游、二次元、动漫、音乐等占据了主导地位。作为教师,应该适当地去了解学生所处的这一时代的特点。

三、科学引导,激励为主。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在指导学生和教学过程中科学引导,充分引起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尤其是可以布置开放式的题目作为作业或考试内容;评价学生时,以激励为主,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或特长。

 

孙和利: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

一、课堂教学中引入问题,进行随机提问,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

二、加强实验环节教学,合理利用企业资源。“航空与航天摄影”课程教学中,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武汉智能鸟公司现场观摩无人机制造过程、飞行航摄过程、影像处理过程,由企业技术人员讲解,学生和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课程设计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摄影技术与赏析”课程教学中,结合手机摄影的广泛应用,设计“手机摄影技法”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边讲解、边实践,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组织学生进行手机摄影专题比赛,如“美丽武大”“校园之秋”等专题,让学生自己进行评比、讲评,学生参与度很高。

 

潘励:好老师应该是浸润式的

19966月留校任教以来,一直从事本科教学,为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上专业核心课程《数字摄影测量》。这门课程的特点是算法原理种类繁多,要求学生具备多种学科的交叉知识,并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从当初被动地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经过多年努力,教学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学方法总结起来可以表述为: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一、知识点的讲述从问题出发,引出方法,方法和原理的讨论让学生清楚它们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启发和促使学生们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二、动手能力培养主要依靠课间大作业,作业从易到难,常常分小组进行,促进学生团队之间协作,成果展示采用多种形式,尽可能让学生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科学素质的培养从小事抓起。求实求真的实验数据,认真踏实的数据分析,从实习报告到学术论文的升华,唤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也同时感受到艰辛和困难。

在课堂上,让学生敬畏教室、尊重教师、爱护公物,这三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好不易,从头到尾不断提醒不时督促偶然批评,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懂得做人的一些基本道理,成为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武大遥感人。

 

胡庆武:让行业专家进课堂

专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长期开设新专业课、创新课程和开放课程,先后承担超过15门专业课程教学,年均授课4门以上。长期指导本科生开展大学生创新科研实践,是学院第一个指导大学生“挑战杯”(现更名为“创青春”,编者注)并获得全国奖的指导教师,培养了近4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研究生连续多年获国家奖学金;担任卓越工程师班班主任,带领十多名学生参加多个企业工程项目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承担多项教学改革课题和开放实践项目,发表了10多篇教学改革论文。

秉承“夯实专业基础、激发创新思维、锻造动手能力”的教学理念,对专业知识点教案精心设计,“精而简”的理论方法透彻传道与鲜活案例相结合;延伸课程知识点,以行业创新热点案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对技术实践点的教学强调完整解决问题能力,结合行业需求设计实践训练问题教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需求中掌握专业技术,提高动手能力。

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将学科与行业专家适时请进课堂,带领学生开展武汉大学地理调查、古建筑数字化实践、企业走访活动,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专业知识、科研前沿、工程实践等与社会应用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专业思维、动手实践、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杨欣欣)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