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2024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周主会场活动在武汉大学举行

湖北唯一,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团队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4-10-17 11:29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记者肖珊  通讯员董甲庆)10月16日,2024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在武汉大学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焕鑫,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马洪涛,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代理代表维诺德,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平,武汉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张平文等领导出席,共同启动宣传周活动。

该活动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全国妇联、湖北省人民政府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主办。今年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今年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本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强法治 保供给 护粮安”。

刘焕鑫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粮食安全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管理政策更加成熟,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更加重视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粮食安全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把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原则、重要制度、重要体制机制固定下来。要全面贯彻实施粮食安全保障法,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善粮食储备体制机制,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文章,健全粮食应急保障体系,积极推进粮食节约减损,促进在更高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王忠林在致辞中指出,举行此次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既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务实行动,也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同应对世界粮食问题的有力举措。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湖北农业资源优势突出、科技创新优势显著、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国家粮食稳产保供的战略要地。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认真贯彻粮食安全保障法,切实扛牢粮食主产区责任担当,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持续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不断实现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新提升;锻粗延长粮食产业链条,推动优质稻米、菜油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擦亮“荆楚粮油”品牌,着力打造粮食产业发展高地,不断厚植粮食安全保障新优势;一体推动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综合性储备基地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储运体系,不断拓展粮食安全保障新空间,与各界携手、共同守护“大国粮仓”,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维诺德表示,受气候灾害频发、冲突、经济衰退、不平等和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全球仍有约7.33亿人还在忍饥挨饿。我们亟需加快行动,推动农业粮食体系朝着更高效、更具韧性、更包容和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型。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高度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问题,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食物安全、质量和营养的更高需求,在粮食生产、加工和流通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主会场活动现场,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科技护粮安”典型,入选全国“强法治保供给 护粮安”九大典型案例,作为湖北省唯一入选的代表进行现场推介。“我们这一辈人有我们的使命,要集中解决三个问题。”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龚继明介绍,将利用前辈培育好的优异种质资源,探究杂交稻优势形成的原因;找回杂交稻育种过程中丢失的优质基因;开发更高效、简捷、可靠的技术,降低杂交稻制种的难度和成本。

校长助理、党政办主任徐东兴,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院系和科研机构负责人,师生代表,以及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干部职工代表、湖北省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等1300余人参加活动。全国31个省(区、市)同步举行了系列宣传活动。

在主会场活动前,刘焕鑫一行调研了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平文陪同调研。刘焕鑫对实验室所取得的成果表示高度肯定,他指出,“红莲型”杂交水稻是农科教一体、产学研结合的典范,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张平文表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是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具体体现,学校将持续创新、不懈奋斗,为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悉,武汉大学水稻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以朱英国院士为首的武汉大学“院士团队”,不仅培育出第一代“红莲型”杂交水稻,还推动着杂交水稻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先后攻克“红莲型”杂交水稻育性调控难题、揭示水稻抗褐飞虱分子机制,用一系列原创科研成果引领国际研究方向。该团队瞄准国家粮食主战场,培育出数十个杂交水稻新品种,为大国粮仓累计贡献了超过2.5亿吨优质稻谷。同时,为了让源自中国的成果惠及世界,有30多万吨优质稻种播散在1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土地上,推广面积超4.5亿亩,把“红莲稻”变成了“国际稻”。

(图1图2由湖北省粮食局提供  图3由金鑫摄影   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