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探索新型课堂形式

——思政课改革总结会侧记

发布时间:2016-03-04 12:31 来源: 阅读:
A A A

记者:严航 

“思政课改革成效要以教学实效为衡量标准,以学生满意度为重要评价指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之初,校党委书记韩进纲举目张地提出这样的宗旨。

围绕这一理念,四门思政课改革项目组齐头并进、励精更始,初建起“内容与形式统一、理论与实际结合、老师与学生互动、考试与考核互补”的新型课堂形式。

一年的改革,是不断探索、非常艰辛但坚定前进的道路。思政课老师作为改革的实践者,是如何交上这份答卷的?2月29日的改革总结会,可谓精彩纷呈,展现了老师们苦心经营的诸多成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立体多维互动为特点,力求从根本上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探讨大学与中学教学内容上的有效衔接,着力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扭转本课程学生评价分数和参与程度相对偏低等现象。

授课教师孙来斌教授将一年来的改革经验概括为:多方面探索尝试,开展教学内容改革和建设,坚持集体备课,开展示范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的自信从何而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式民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课堂上,不仅有这样“高大上”的论题,也有像“从中外动画电影看文化软实力”“普通公民与国家形象”“我的梦与中国梦”“对互联网+的认识”这样的时兴话题。

杨军教授介绍,“实践教学课并不完全是放养”,任课老师也会参与每一场讨论、每一次调查,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调查,锻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参观,本来是抱着完成任务的目的去的,结果感觉到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历史知识,而且融洽了同学关系。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走近历史,感悟历史,这是书本中学不到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引入武汉地方历史资源,深受学生喜爱。

李勤教授在汇报中谈到自己的感受:学生参与度较以往大为提升,课堂自主学习氛围越发浓厚,学生历史感增强,合作精神得到了极大提高。

“教室门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这是金筱萍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的一个小实验。通过实验,所有学生都养成了开门后停留以便后方行人进入的习惯,从细微处践行道德行为规范。

该课程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改革,在原有课堂讲解基础上,探索实践了课前问题征集、情景剧展示、讨论并分享、课堂小实验、专家学者和一线辅导员进课堂、读书笔记等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

此外,思政课网络平台建设业已完成了前期调研、简易MOOC制作室组建、教师培训等工作。项目负责人罗永宽教授介绍,预计3月底投入使用一体化MOOC提词系统与自动虚拟导播平台;项目组下阶段重点工作之一是基于微信的大课堂交互工具。

“实践活动中教师对活动的安排与指导应该前置。”“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更多反映在考试中。”“课堂人数需要控制,以便更好地组织实践教学。”……会上,任课教师进一步提出改革想法,与学生的建议不谋而合。

韩进、校党委副书记骆郁廷、副校长周叶中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会,对思政课任课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精神表示充分肯定。

周叶中谈到,要继续调整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内容为重点探索形式的创新;注重主题主线和知识点的衔接,让学生明白思政课对于指导人生的最终意义。此外,他还谈到开发教学网络平台以解决“手机控”,壮大教学型教师队伍等工作计划。

骆郁廷向任课教师转达了学生代表对思政课改革的建议,并指出,思政课改革要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增强课堂吸引力为重点,以教学实效为评价标准。

韩进总结指出,思政课教学好不好,关键在于任课教师是否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否怀有对学生的热爱与对教学的敬畏;其次是老师的学术水平怎样,研究的深度和理解的程度如何。他勉励思政课教师继续细化教学内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并表示学校将辅以制度保障。

(摄影:严航  编辑:杨欣欣)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