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付晓歌 实习生:彭云涛
编者按:由我校和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办的《时代印记 多彩世界——2015北京国际摄影周作品展》于12月7日在万林艺术博物馆开幕。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荆楚网、武汉大学报、武汉大学新闻网、武汉大学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了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杨元惺。
记者:你和摄影结缘近60年了,能简要介绍一下半个多世纪的摄影历程吗?
杨元惺:1956年,我父亲从国外带回来一台捷克120相机,那时年少好奇,我有事没事就琢磨这台相机,还把相机拿到学校给同学拍合照。1961年我参军,也把相机带上了,给战友们拍照。“文革”期间,我转业到北京有机化工厂宣传科工作,每个星期要出一期墙报,我就组织了60多个人在业余时间摄影,记录下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贴在墙报中。每次看到大家在食堂门口看墙报栏,我都感到很自豪。周总理去世那天晚上,我们连夜组织赶洗了1600张总理的纪念照片,分发给全厂每个职工留念。
后来,受到几位摄影名家的影响,我逐渐成为摄影爱好者,拍了越来越多的照片。1978年,我在中国科协秘书处工作,有机会为钱学森等很多老一辈科学家拍照。2000年开始,我有针对性地去拍摄了中国和世界的大好河山,就这样一路走来一路拍。
记者: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北京国际摄影周的情况吗?
杨元惺:我们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是1988年建立的,先后发起了平遥国际摄影展,参加了大理国际影会,牵头了济南国际双年展,发起了北京国际摄影周。后来,北京国际摄影周、北京国际设计周和北京国际电影节成为北京重要的文化活动。
国际摄影周已经延续了三届,越办越红火,参加的作品多了,作品的质量也提高了。我们联合了新华社、中国摄影家协会、歌华文化集团等,使得展览更有专业性、群众性。
记者:此次在武大举办的摄影展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杨元惺:我们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高校办过展览。这次恰逢北京国际摄影周刚结束,我们就有选择地把一部分学生可能喜欢的作品拿到武大来展览,各种类型都选了一些。
我是湖北人,我的父亲曾在武汉大学农学院工作过,我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武汉大学校园之大、风景之美让我们震撼,我决定在这里办次展览。
记者:您为什么这么喜爱摄影?
杨元惺:我爱好游泳、骑自行车旅行,也打高尔夫、看电视,但是我觉得这么多活动里面,最让我感兴趣的、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陶冶情操的就是摄影。因为摄影结合了旅行、登山、走路、欣赏美、了解人文等,它是一个综合体,所以我觉得摄影是最有益的活动,也是我退休后最爱做的事。
记者:很多年轻摄影发烧友认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拍摄好的摄影作品必须首先追求器材,您怎么看?
杨元惺:我认识的很多老一辈摄影家,他们的照相机都是没有自动曝光的,完全凭人工经验曝光,但是他们也出了很多杰出的作品。我的《神湖仙境》也是用佳能的第一台单反数码相机拍摄的,只有600万像素。2003年4月,我从香港买来相机,6月就开车去西藏拍摄。这台相机像素不高,但同样能拍出好的作品。当然,用一些高端的相机能获得更丰富的细节,曝光更准确。是否买好的器材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来判断,但不是摄影好坏的决定性因素。能否拍出好的摄影作品,决定性因素在于你对生活的态度。对景物的追寻要有耐心,用好光、取好景,这个是主要的。
神湖仙境(杨元惺摄)
记者:您觉得这次展览会给武大师生和武汉人民带来些什么呢?
杨元惺:我1978年开始在科协工作,那时周培源是我们的主席,他的夫人是音乐家。他经常跟我们讲科学和艺术要结合。很多人在科学上有造诣,也是因为他懂艺术、有艺术情结。我认为,大学生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受艺术的熏陶,做一个有文化品味的人。
记者:在您看来什么样的风景是美的,什么样的照片是美的?您对美怎么定义?
杨元惺:搞摄影需要你去细心观察。以前跟杭州的朋友打电话,我问及桃花是否开了,他说,开了吧!我赶紧买了机票飞了过去,发现根本没开。这位朋友就住在西湖边却不观察生活,所以体会不到景物的美。我们搞摄影的就要潜心观察生活,慢慢品味,世间有很多美的东西等待你去发现。
记者:很多摄影家在创作时会有自己的习惯,比如听音乐、喝红酒等,您在捕捉画面的时候有没有自己的小习惯?
杨元惺:我不抽烟,偶尔喝点啤酒和黄酒,但是在照相时不喝。我唱歌也不行,但经常哼哼小调:“生活多美好,每天吃得饱,吃饱喝足来照相,照好了相哈哈笑,照不好别气恼。”
记者:您挑选的120幅照片中,有没有特别想为我们武大师生推荐的?
杨元惺:这次展出的作品,我们各样都选了一点。因为每个策展人感受不同、观点不一,有的喜欢抽象一点的,有的喜欢选黑白片,有的喜欢大幅油画色彩的片子。这里展览的照片中,我觉得在夏威夷照的那幅比较好,有视觉冲击力,能够表现海浪拍岸的情怀。
独钓天涯 (杨元惺摄)
记者:您对大学生摄影爱好者有什么建议吗?
杨元惺:喜爱摄影就应该相机不离手,有什么照什么,这样才能捕捉到生活中最精彩的一面。有摄影爱好的年轻人应该将其作为自己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时记录精彩的瞬间。
(摄影:付晓歌 编辑:杨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