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付晓歌、严航
暮色四合,羊城已是华灯初上,无数的人正匆匆赶往家的方向。我们一行四人,以武大人的身份,同样急切地寻找着我们在广州的“家”——珞珈1893创业咖啡馆。
从车水马龙中重重“突围”,终于来到天河区软件园的一条小巷,一团温暖的灯光在巷口不远处闪烁,轻易就俘获了行人的注意。
我们在约定时间到达时,二十几位校友已早早在此等候,他们的热情如同南国的暖风,温润着一路奔波的我们。大家围坐在一起,在富有武汉特色的热干面、带武大标志性建筑的拉花咖啡的阵阵余香中,开始了对于母校的深情诉说……
缘起
时间回到32年前,1983年5月的一天,在暨南大学的教工饭堂里,120多名武大校友佩戴着校友证,见证了武汉大学广州校友会的成立。
从这一天起,在羊城的珞珈山“孩子”,在南国有了一个“家”。广州校友回报母校,助力学校发展之路就此铺开。
广州校友笑言彼此“抱”得很紧,时常见面,或空中“传情”。他们身上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长期关心母校建设和发展,发动广大校友为母校年度捐赠及各种教学科研奖励基金提供经费支持。
早在1992年8月,广州校友会就响应母校号召,组织了为新校门捐款的活动,104位校友争相捐款。在那个人均月工资300元左右的年代,校友们一共捐了近2万元人民币。
不少老校友还记得,1993年9月26日,大雨倾盆,但挡不住校友如火的热情。300多位校友冒雨赶到华南师范大学行政礼堂,参加校友大会。这次会议上进行了募捐活动,为母校100周年校庆献礼,当场就筹集到近8000元。
时间转瞬即逝,2000年,武汉大学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这也给校友会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原武汉大学广州校友会的常务副会长朱征夫、副会长邹榛夫和副秘书长谢石松听到这一消息后,主动联络了其它三所高校在广州地区的校友会。他们迅速召集起原四校校友会的主要负责人,聚在一起反复商量,多次召开协调会、校友工作会议。
2002年6月8日,一个值得所有广州校友铭记的日子。新的武汉大学广州校友会正式成立,近1500名校友欢聚一堂,见证历史,分享喜悦。
南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震澎曾是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广州校友会副秘书长,在新的大家庭中,他又成为了副秘书长。“学校对待校友,一视同仁,尊重历史又着眼现在,让我们感觉很亲切。我们同出武大,又同在羊城,就是一家人。”杨震澎一席话,道出原四校校友身份转变的心路历程。
四校合一,不变的依然是拳拳爱校之心。2000年之前,“蓝月亮奖学金奖教金”“安泰奖学金”先后成立,这是蓝月亮公司总裁罗秋平、安泰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榛夫两位校友分别出资设立的,激励学弟学妹勤奋学习,奋发进取,鼓励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合校之后,韩德培法学基金会、易方达教育基金、姚梅镇教育基金……一个个基金先后成立,记录了校友对母校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120周年校庆之时,“广州校友会奖助金”更是筹集到370万元人民币,其中,罗秋平、邓冠华校友和易方达公司各100万元。
“这些都是我们发自肺腑的,觉得应该为母校做点什么。”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说,“我们愿意跟母校分享自己的成功。”
务实
“武汉大学校友企业蓝月亮(中国)有限公司出资20万元专项资金,设立武汉大学新生奖学金。只要你是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的优秀考生,且通过报考大学网注册查询并报考武汉大学,即有机会获得蓝月亮出资设立的武汉大学新生奖学金1万元/人,且还有机会与武汉大学老师进行直接沟通,不过只有20个名额,学霸们快来抢吧!”
2015年6月,广州校友会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瞬间被疯转到各大论坛上,吸引了无数考生的注意。
这个想法源于邹榛夫,他投资了一个互联网教育项目,开发了“报考大学网”,用大数据手段,打造一个连接高校和高考学生的平台。“这个项目刚启动时,邹兄就经常给我们说,希望用这个平台帮助武大招到更多更优秀的学生。”徐丹校友说。
每年高考前后,生源争夺战在各大高校间可谓如火如荼。如何为母校招徕更高质量的生源,一直是邹榛夫思考的问题。今年高考结束后,邹榛夫拉着罗秋平商量,“我们能不能搞个新生奖学金,帮助武汉大学招到更优秀的新生?”
他们当即决定拿出20万元,给高分填报武大的学生每人奖励一万。不光如此,他们还主动联系广东省的高分学生,多方“游说”,希望更多人报考武大。
“我们校友愿意组织起来,协助母校开展校园宣讲活动,让广东省的学生了解武大,爱上武大。希望通过‘报考武大网’,为武大优质生源的招募贡献自己的力量。”邹榛夫脸上洋溢着笑容。
校友为母校发展办实事,母校也注重与校友合作,汲取经验——
广州校友会以“珞珈—羊城”法律论坛为核心,提供高端校友交流平台;协助学校在广州多次举办法学博士研究生班,以高端人才培养为突破口,进行了整合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
2011年,学校制订“十二五”规划时,专程前往广州,吸纳校友意见和建议。30多位校友畅所欲言:“加强对校园文化及武大精神的凝练。”“进一步发挥全世界武大校友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董会建设。”“重视通过各地校友会引进科研技术和人才,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一个建议是一份期盼,凝聚着校友对母校的爱与情。
创新
广州校友如此强大的凝聚力,由何而来?答案隐藏在广州校友会独特的组织结构中——以专业为类、以学科为别的分会制。
广州校友会成立之初,也面临流于形式的局面。“当时最多搞几次活动,每次来的总是那么几个人。”朱征夫坦言。
在这种情况下,法学分会和哲学分会率先成立了。“有着相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可能从事更为相近的行业,他们有着相同的回忆与相似的经历,彼此间的交流更加通畅。”朱征夫进一步解释。
通过设立分会,各个分会的会长、副会长成为校友会骨干,统筹整个校友会的工作,并推广分会制典型,带动越来越多的分会成立。从上世纪末法学分会、哲学分会成为主力,到合校后测绘分会、水利分会加入,校友会力量不断壮大。“不管原来是哪个学校,珞珈山只有一个,我们同是珞珈人。”朱征夫说。目前,广州校友会已成立15个分会,2个分会正在筹备中。
分会制将校友会的凝聚作用发挥到极致。“校友会靠的就是人的力量,解决的是跟谁在一起的问题。”每年9月中旬的迎新活动,帮助初来乍到的学弟学妹尽快适应生活,已经成为广州校友会的常规工作之一。每年迎新活动都有四五百人参加,每个分会围成一圈,面对面交流。
在这样强大的组织中,广州校友会的发展可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今年,校友会再出新招,成立创业咖啡,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经过一年多筹备,由武汉大学100多位校友在广州发起众筹的珞珈1893创业咖啡,于11月11日正式启动。
走进咖啡馆,无所不在的珞珈元素格外夺人眼球。从咖啡杯上的“珞珈1893”logo,到服务员的衣着,再到挂壁上陈列的书籍,每一处都经过精心设计,走进这里的武大人,甫一落(“珞”)地,便觉到家(“珈”)的味道。
咖啡馆侧面是一个透明玻璃花房,校友们在此举办“珞珈星空大讲堂”,心怀珞珈,仰望星空。花房外的绿植都是校友们自己养护、修剪,成为舒缓精神、安放心灵之佳所。
“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武大校友光临。”“周边是软件园区,有些校友干脆在这里订盒饭,一订就是上百份。”咖啡馆服务员告诉记者。受师兄邹榛夫感召,放弃国企高薪“投靠”校友企业的校友徐丹,11月26日在朋友圈亮出了一张印有“徐丹,珞珈1983创业咖啡服务员”字样的卡片,备注“新名片,请大家多多关照”。
如今,一个名曰“珞珈星空校友群”的微信部落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广州校友找到了“组织”,从这里获悉最新的母校咨讯,欣赏远方发来的校园美景……
据项目发起人、云创数字科技公司董事长、《珞珈赋》作者何五元介绍,从今年7月发起众筹,不到10天时间,就筹款近100万元。目前,项目已有100多位校友参与众筹,总金额达数百万元。
2011级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王秉烛是今年9月新加入的成员,也是“珞珈1893”众筹者之一。看到筹款消息后,他凑齐了自己积攒的实习工资5000元钱,怯生生地私信负责人。“对方很快回复我说没问题,我的顾虑全没了。”
咖啡豆的味道不仅醇香,而且悠远。在这里,或许就是一杯咖啡的机缘,能够让你赢得一次创业的机遇。这便是珞珈1983创业咖啡存在的理由。
这里不仅是武大广州“校友之家”,还旨在打造华南地区创业者和投资者资源及创业平台。何五元说,“在积极营造创业文化氛围的基础上,珞珈1893创业咖啡同时将积极引导社会就业,对初创企业提供人员招募、办公场地、企业注册等资源整合平台。”
朱征夫、罗秋平、东星集团董事长兰世立等20多位商界大咖受聘担任创业导师,武汉大学广东研究院担任产学研智力支持单位。目前,珞珈1893创业咖啡已对接多个项目,累积成交额超2000万元。
采访手记:
此次广州校友会采访,实属巧合。恰逢深圳高交会之便,途径广州,我们一行四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决定到成立不久的珞珈1893校友咖啡转转。
广州校友会副秘书长、1984级校友何五元在接到我们的采访申请后,热情周全地帮我们安排好了采访行程。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多位校友,原定的采访行程一再扩充。校友们有的是上市公司总裁,有的是政坛明星,还有在企事业单位辛勤耕耘的大多数。我们大都初次谋面,却总能在第一时间熟络起来,大家直呼师兄师妹,亲如手足。
每次畅聊过后,心中总能泛出一股暖流,最大的感受是“感动”二字。武大校友的凝聚力在全国誉为典范,在学校,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经手与校友相关的各类稿件,听到与校友相关的各种故事;然而语言总是乏力的,校友情怀,非置身其中不能感同身受。
情怀一词,可从三方面理解:信仰,寄托,念想。
人生的终极问题关乎精神的归宿,对于很多武大人来说,“珞珈”二字就是他们的信仰。朱征夫说:“珞珈山是一个适合安放灵魂的地方。”杨震澎把在珞珈山读书的日子比喻为“山中修行”。也许,所谓的信仰,就是当你面对黯然的现实不知所措时,依然能够从中汲取动力的能量场。
捐款是校友回馈母校的一种方式,而在很多人来看,向师弟师妹传递信念更为可贵。“雷军的演讲让《硅谷之火》火了,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萌生了创业的想法。”朱征夫说。珞珈山同样是广东省广告股份总裁丁邦清事业起步的转折,如今已经声名显赫的他始终没有忘记,正是图书馆里的传播学书籍,给了他最好的专业启蒙,使他实现了从哲学专业向传播领域一次华丽转身。
高速的生活节奏,丝毫没有打乱广州校友会的活动安排。校友们将毕业后的漫长思念由一次次重逢串起,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生活打上了珞珈烙印。邹榛夫和丁邦清都提及,已将武大自由开放之风气贯穿企业文化之中:不需打卡,不需汇报,让员工像武大学生一样掌有充分的自主权。事实证明,这是激发人才潜力的最有效途径。
羊城,一个温润潮湿的城市,一群来自武大的孩子。他们心里,永远有一片繁星闪烁的晴空,叫做“珞珈”。(严航)
(“记者走南粤”系列报道之一)
(摄影:whuers 编辑:杨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