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一线见闻】85岁的党支书萧致治

发布时间:2014-06-26 16:32 来源:历史学院 阅读:
A A A

通讯员:屈路明

85岁的萧致治教授,是我国知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同时也是武大最年长的退休党支部书记。

一切从三年前说起。2011年,他愉快地接过历史学院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书记这副担子,凭借古道热肠和满腔热血,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爱办实事

除了坚持自身政治理论学习,萧致治十分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的思想进步,经常组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学习活动,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同时,他常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到麻城、咸宁、辛亥革命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

他还根据老同志的特点,定期开展各类文娱活动,并不时组织老同志学习科学养生知识,增强大家的保健意识。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老同志的文化生活,为学院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虽然年岁已高,但他凡事都亲力亲为,乐于为大家办实事,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一致支持和称赞——

与老同志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他们的近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并积极反馈给学院领导及学校离退休工作处;学校的重要精神或重大举措,他都通过电话第一时间传达给大家。

对生活有困难的老同志,他积极向学院领导和有关部门呼吁,并提出建议帮忙解决;老同志生病住院,他会及时告知学院,并亲自登门或者上医院看望;每逢重大节日,都要走访部分老同志家庭,倾听他们的心声;有老同志病逝,他也会协助学院办公室帮忙处理后事,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一些困难。

此外,萧致治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倾力奉献社会。自1988年中国残疾人组织诞生以来,他先后担任中国残联、湖北省残联和武汉市残联主席团委员,湖北省残联评议委员会主任,武昌区残联副主席,同时担任武汉市残联和武昌区残联亲友会主席,为发展残疾人事业和保障残疾人权益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还担任“开发邵阳,建设家乡”武汉顾问组组长、鸦片战争博物馆高级历史顾问、林则徐基金会理事、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多个职务。

 

老有所为

退休22年来,萧致治秉承一贯的学术追求,孜孜不倦,笔耕不辍,继续从事学术研究,累计出版著11种、发表学术文章120余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70次。

他尤其专注于鸦片战争史和辛亥革命史研究,潜心钻研并取得卓越成绩,使武汉大学成为我国鸦片战争史研究的基地和黄兴研究的中心。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萧致治十分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彰显历史学科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促进作用,并以一名历史学者的视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退休后,他仍钟爱教育事业,不遗余力扶掖后学,关心青年教师成长,指导多名研究生学位论文,并参与多所高校多名研究生的论文指导、评审和答辩工作。平常有学生请教,他总是有求必应,诲人不倦。他关心学院建设,多次应邀为学院举办讲座、开设党课等,并积极就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问题献计献策。

主编《鸦片战争史》受到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历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作品奖、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一等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退休后他获奖无数。

 

淡泊名利

萧致治以自己无私奉献、退而不休的精神,得到了离退休老同志的尊敬,赢得了师生的爱戴,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他多次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

2009年,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将他的事迹收入《教育部部属高校、直属单位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事迹选编》。

2012年,他获得首届感动荆楚“十大杰出老人”称号,并在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演播厅举行的颁奖晚会上接受颁奖。

……

面对这些荣誉,萧致治淡然处之。他平静地说:“最美不过夕阳红。我做的,只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只要组织需要我,我就会为学校和社会贡献我的最后一份力量,活到老,干到老,‘小车不倒只管推!”

 

如今,萧致治依旧身体硬朗,思维敏捷,精神矍铄,声如洪钟,走起路来步伐稳健、脚底生风。

九十等闲过,百岁定可期,这位武大最年长的退休党支部书记还扎实走在党的建设之路上……

 

 (供图:屈路明 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