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成绩、五个启示、六项措施……韩进同志在第八次党代会上作的党委工作报告,让与会代表备受鼓舞。
人文馆外新装的电子大屏幕上,校内有线电视里,全程直播党代会开幕会,更多师生了解会议盛况,精神振奋。
开幕会结束后,近300位代表分为十个代表团,围绕党委和纪委报告展开热烈讨论,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发展信心
透过近两万字的报告,代表们共同回顾九年来的发展成就,回味其中的经验和体会,满怀希望展望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务实丰富”、“目标明确”、“传递正能量”……他们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对报告的肯定,同时也传递着对学校发展的信心。
“外部氛围和内部态势都很好。”有代表如是评价当前环境,立即得到回应,“从学科排名这一核心竞争指标就可见一斑。”有代表接着说,“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也榜上有名。”
刚刚结束的校庆活动,充分展现了武大师生、校友齐心协力的和谐氛围,代表们纷纷指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武大人的远大目光和宽广胸襟。
“空有设想,没有落实,一切都白搭。”一名代表快人快语,唯有实干,才能有所作为。“抓落实”是各代表团讨论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面对宏伟的“三步走”战略,有代表提出,应该在总目标基础上,继续细分,以便及时反思纠正,确保我们一直向着“全面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前进。
在乐观的形势分析下,更要居安思危。“1977年,我校查全性院士倡议恢复高考,是全国第一人;1978年,我校率先实行学分制……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武汉大学创造出多个载入史册的光辉成就。而今,我们拿什么独领风骚?”第十代表团代表抛出疑问,引起众多代表的思考。
关键词:改革动力
要想发展,就必须突破改革藩篱,拿出超乎常规的办法和举措。代表们围绕如何推进改革,分析情况,提出对策。
“立德树人”的话题被频频提及,大家共同将目光指向素质教育。有代表借用校友易中天“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熏陶出来的”这句话指出,武汉大学应当将自身的文化优势融入到人才培养中去。学生代表倪清表示赞同,加强对学生精神气质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传承武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要让爱学生成为武汉大学最显著的特色。”吴泓缈代表提出,学校已经有这样的优良传统和浓厚风气,还应更好地加以引导,使之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杨昌林代表,十分关注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他指出,“学生体质一直呈下滑趋势”,并引用毛泽东的话“体育,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说明运动和学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场的学生代表积极响应,建议学校多为学生提供运动场所。
针对学科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代表提出,“农是特色学科,也是发展的学科”,更多代表将讨论重点集中在培育新兴交叉学科上。伍新木代表指出,“学科交叉不能仅限于文、理、工科内部的融合,文和理交叉,才能完整地涵盖学科面,并且发挥出武汉大学的综合优势。”
振兴基础学科,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很多代表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积极建议。
如何留住人才?以人为本是关键。代表们提出,要更加关注教师群体,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发展问题,他们是学校师资力量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队伍的未来。
“蓝图虽美,但能否长期坚持、及时落实,还需要完善制度。”代表们说,当天时、地利、人和均已具备,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才是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同心同德
“和父亲同时成为代表,为学校发展奉献智慧,让服务的精神在两代人中传承。”这次大会上出现了一对“父子代表”,计算机学院王骞教授和其父亲、后勤集团退休干部王彦庆。说起参会的感想,王骞认真地说,“我希望能接好父亲的班,在教学科研等方面为学校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会上有两位拄着拐杖的代表,引人注目。哲学学院教授何萍和中南医院职工陈志勇两位党代表,均不慎摔伤骨折。遵照医嘱本应尽量少运动,但是党代表的使命和责任,让他们带伤坚持参加了大会。
“我是已有34年党龄的老党员,哪能连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呢?”何萍说。谈到本次会议的意义,她说,“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学校将国际化提到如此高的地位。”她认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有国际眼光和国际理念。”
同样,陈志勇把参加党代会当成一项神圣的使命,每次会议,他总是提前一刻钟就已在会议室坐好。他说,“大会报告描绘了短、中、长期三个阶段的发展蓝图,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些退休职工代表和学生代表,提出了许多与师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建议。“学校已有许多师生交流的平台,我们应充分利用好当前的资源,进一步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学生代表裴雪斐指出。退休职工代表表示,仍时刻关注学校发展,希望开展多样化的支部活动,和党组织联系更加密切。
一条条诚恳的改革建议,一个个精彩的讨论瞬间,汇成一幅凝心聚力谋发展的画卷。武大人正乘势而上,在新的起点上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实习生古桂婷、汪泉对本文亦有贡献)
(摄影:张然 编辑:杨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