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牌坊承载的历史记忆

发布时间:2013-11-25 09:51 来源:武汉大学报 作者: 记者杨欣欣 严航阅读:
A A A

12根祥云立柱喜迎八方宾客,五大绿化景观清新宜人。时值120周年校庆之际,一个全新的校门广场落成,为这美不胜收的校园又增添几分韵味。            

矗立在广场中心崭新的校门牌坊,唤起了武大人心中的记忆。宛若凤凰涅槃,在武汉大学120年的发展历程中,几经变迁的校门牌坊,从历史深处走来,又将未来岁月开启。  

1931年、1937年、1993年、2013年,80余年间,武汉大学校门牌坊四易其身。它见证了学校自强奋进的风雨历程,凝注了一代代武大人的珞珈情结,传承着一所大学生生不息的文脉。  

1930年至1936年,一栋栋华宇从“童山濯濯”的东湖之滨、珞珈山麓拔地而起,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从此诞生了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也是世界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  

1932年底,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赴武汉大学讲学时,在日记中写道:“校址之佳,计划之大,风景之胜,均可谓全国学校所无。人们说他们是平地起楼台,其实是披荆榛,拓荒野,化荒郊为学府。”  

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将山名改为“珞珈山”,就是以“珞”(坚石)与“珈”(美玉)寓意筚路蓝缕、开启山林的艰难,也寄托了对学校美好未来的期许。  

   

1931年,学校在今街道口处立了一座四柱三间歇山式木制牌坊,作为校门。略施斗拱,油漆彩绘,主要功能是作为指引之用,告诉过往的人们:曲径通幽之处,乃是大学之所。  

   

可惜,木制牌坊不久毁于风灾。学校和校友们短时间内紧急筹资,开始了牌坊的复建工程。新牌坊于1937年建成,选用钢筋混凝土材料,采用四柱三间冲天式结构。八棱四柱表示“喜迎四面八方莘莘学子”,柱头刻有云纹,代表高等学府的深邃和高尚,氤氲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上覆孔雀蓝琉璃瓦,简洁典雅,超凡脱俗。  

牌坊正面楷书“国立武汉大学”六字,据考证为时任数学系教授萧君绛所书。背面小篆体“文法理工农医”六字,为中文系教授刘赜(刘博平)所书,堪称国宝。表达了武汉大学的办学理想、办学规模和学科特色。  

1938年,日寇进逼,武汉沦陷,师生于国难之中西迁四川乐山。山河破碎,校门牌坊荦荦独立,守望校园,期盼师生早日归来。而在三千里之遥的西南一隅,武大在乐山文庙办学,棂星门下弦歌不辍,书写了荡气回肠的篇章。  

1946年,复员珞珈的武汉大学,实现了校门牌坊背面六个大字所表达的办学理想,六大学院并驾齐驱,跻身民国五大名校。  

校门牌坊见证了珞珈山上的风云际会,承载着一代代武大人的文化记忆。蒋介石、周恩来、郭沫若等政治人物在这里留下历史风云,“珞珈三女杰”、“哈佛三剑客”等名师大家在这里写下传世佳话。  

著名历史学家吴于廑将“国立武汉大学”巧读为“学大汉,武立国”,成为又一佳话。一所大学的名字倒过来读也一样意味深长、大气磅礴,古今中外都是难得一见的。  

新中国成立后,武大校名一般采用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武汉大学”,“文革”时,校门牌坊正面也换成了毛体“武汉大学”四字。改革开放时期,学校请著名书法家、画家曹立庵先生重新题写,即现在所见“国立武汉大学”六字。  

上世纪80年代,武大校门由街道口后移至八一路,学校以四根石柱作简易大门,一用就是几十年。而曾经的老校门牌坊,远离了校园的怀抱,淹没在市井喧嚣之中,遗世独立,日渐残破。在它的默默守望和护佑下,武大勇敢地走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前列。  

时光流转,雕刻光阴的故事。一年一度,牌坊指引多少新生步入神圣的大学殿堂,又目送多少毕业学子迈向人生的新征程。湖北省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校友罗丹青回忆说:“牌坊就是母校留在我记忆中的第一个清晰印象,也是最深刻的印象。它昭示着武大一个多世纪的辉煌,也像一个默默无语的智者,引领着无数学子走进知识的殿堂。我至今都记得自己当时兴奋的表情,这个表情也被定格在了后来与牌坊的亲密合影上,那是我进校后拍的第一张照片。”  

   

1993年,学校迎来了百岁华诞,深圳校友会及其他海内外校友筹款,以老牌坊为蓝本,“复制”了一座新的校门牌坊。而那座曾经门庭若市的老牌坊,封存了一所大学可歌可泣的百年历史。2001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大校门牌坊算不上精致的珍品,更说不上豪华气派,然而,它却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格外引人注目。校门牌坊和老图书馆、老斋舍、樱花一起,并称武汉大学“四大景观”。是武大的精神赋予了它独特的韵味,还是它彰显了武汉大学朴实刚毅的文化气质?  

2012年,由于八一路下穿通道建设需要,1993年牌坊被拆除,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虽不是文物,但作为老牌坊文脉的延续,20年间,它承载了太多的文化记忆,寄托着无数武大人的“珞珈情结”,已成为武大乃至整个城市新的地标。  

在不舍的同时,大家更多地表达了对母校新貌的期待。“我相信,武大会更美!”本山传媒集团艺术总监、校友刘双平表示。  

 

张然摄 

98日,在告别将近一年之后,一座新的校门牌坊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正值新生开学典礼前一天,美丽的大学校园里,崭新的建筑映着年轻的笑脸,在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新牌坊大小是老牌坊的1.120倍,无论质地还是设计工艺都超越了历史。  

“武大的气质不会变,也不能变,武大的文脉将一直传承下去。”随着校门牌坊复建和汉林广场建成,周恩来故居对外开放,“老图”变身校史馆,史上最大规模文物修缮完成,艺术博物馆雏形初具……校长李晓红当初的承诺已变成现实。  

(除署名外为资料图,供图:档案馆 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